16 如何處理謬誤資訊
如何處理謬誤資訊
剛閱覽BBC最近發表的一個報告,因近月發現有許多關於新冠狀病毒(COVID-19)的不明來歷資訊在網上充斥、瘋傳,部分資訊有真有假,BBC正盡努力遏止有關失實資訊的迅速散播。基於情感驅動和為了讓至親友好在第一時間內掌握最新疫情資訊,許多朋友來不及核證資料的真偽便馬上轉發,這便是造成謬誤資訊可以迅速散播的原因。孰好孰壞便不得而知了!
在這個 COVID-19 流行疫情下,筆者發現 “Misinformation” 一字幾乎在所有電子平台都出現過,而且十分流行。查閱維基百科(Wikipedia), “Misinformation” 可定義為“false or inaccurate information” (失實或不確的資訊)。它可以是失實的消息,也可以是「捏造出來的資訊」(fabricated information)。
再深入尋找“Misinformation” 的不同來源,它可被解讀為:一些由他人轉發的錯誤資訊,無論是有意或無意,傳遞者的目的乃是要為說服他人相信這等訊息是真實的。與“Misinformation”同義的詞語還包括:虛假資訊、八卦謠傳、不實或誤導的資訊等。
假消息可以來自不同形式和方向,而且傳播得特別快。由於有關虛假消息是由自己最親密的朋友傳來,其來源或許是由該朋友的朋友,她/他可能是個專家、一位專業人士、醫生、護士、軍人、警務人員或一個專職跟進COVID-19傳染病的議員和發言者。有等宣稱可能有用,或可能無用;有等更附以圖解,但可能完全未經核實,所以專家正呼籲民眾不要隨便相信在互聯網上濫發的資訊,要大家養成健康的「資訊衛生」(information hygiene)習慣。
那我們可做些甚麼?作為社交媒體使用者和良好公民,我們每一位都有一個關鍵角色可做去糾正類似謬誤資訊。在轉發傳來資訊之先,我們宜小心審核一下該資訊的來源,是否可信和有根可尋;其次,我們需要重覆查證其資訊的原產地,有疑問者需直接與相關機構或部門了解及報告。如果無法確定資訊的真偽,我們可向專家求證,請教專科醫生或登上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網頁尋找真相。今天,我們比以前更需要查證可信靠的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