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品格塑造的倡議及原因
『按孔子學說的理念,學習的目的在於改進一個人的自我觀與及品格的陶造…孔子相信所有人皆生來平等,並可被教育,他認為教育是一個可轉化人性的媒介或工具,是人性發展和品格培植的歷程。透過教育,人的美德可被展現及得以完全… 孔子主張的教育理念,就是要以道德條款去為人建造品格…』
Ng (2009:2-3)
傳統以來,我們認知到學校教育可為孩子們帶來兩個主要的教育結果:其一是與學術相關的,例如學業成就感、向學心願和積極學習參與等;其二是與非學術性相關的成果,例如社群關係、生活效能和個人成長等,目的是使人最終擁有健康的人生。因為今天的學校過度集中學習取向而令到學校生活變得枯燥納悶,所以許多學者和前線教育工作者都對現今學童無法享受愉悅的學習歷程感到不滿,他們認為今天的學校教育理應聚焦培育學生在非學術性的成就方向!
學者Garcia (2015)和Gutman & Schoon (2013)亦認為,學校應著重發展學生於非學術性成長方面的素養,才是一個人生命成長、潛能得以全面發揮的關鍵因素。而他們的論述也與OECD(2016)所發表有關「人的品德素養乃始於基礎教育時期發展所得,已決定了他們將來在社會中的成就」互相呼應。研究證據亦顯示,特別是在一些有卓越學生成績表現如香港、日本和星加坡等國家裡,有許多學生是患有高焦慮、自殘或有自毀傾向的徵狀,自殺率亦相當高。因此全球多個國家已把其關注點聚焦於關注學生身心靈健康發展需要的方向上。
至於我校由本年度開始,亦積極推動學生的品格培育方面,期望可為學生建立更強、更健康和更具正向的道德品格,以迎接這個急速變化和高成就取向的明日世界!
參考書目:
Garcia, E. (2015). Inequalities at the starting gate: Cognitive and noncognitive skills
gaps between HPCP-HPCC kindergarten classmates.
Gutman, L., & Schoon, I. (2013). The impact of non-cognitive skills on outcomes for young people: Literature review.
http://educationendowmentfoundation.org.uk/uploads/pdf/Noncognitive_skills_literature_review.pdf
Ng, R. M. (2009). College and Character: What Did Confucius Teach Us About The
Importance of Integrating Ethics, Character, Learning, and Education? Journal of College and Character, 10:4, pp.1-8.
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2016). Education at a
glance HPCM: OECD indicators. http://www.oecd.org/edu/education-at-a-glance-199914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