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搜尋「假任務」和如何「少做多賺」
搜尋「假任務」和如何「少做多賺」
2019-2020對香港所有市民以至全世界的人來說,都是非常艱難的一年。新冠病毒肆虐,為所有家庭成員、朋友、以至社區整體帶來社交阻隔,導致家庭分裂、組織解體、公司倒閉、大裁員、封城和人命傷亡等等。2020-2021情況並無好轉,新冠疫情繼續在世界其他國家蔓延,嚴重影響著人民的正常生活作息。對我們來說,疫情令我們無法全面恢復使用實體面授課堂,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質素長達16個月之久,而且沒有消減或全面消除跡象。
為了不讓學生停課停學,我們由去年度開始已全面發展及推行網上學習課程。由政府宣佈取消面授課開始,我校一直按政府指示推行半天網課,或在可恢復部分班級回校上課時,我們被逼要用混合模式上課,但其真正效能卻不能與全面恢復面授課相比。全天上課變半天,原45分鐘一節課堂卻改為只有35分鐘,大部分課外活動已經取消,只有小部分用網上方式學習取代。既然新冠疫情可能會成為風土病,是社會的新常態,那我們便該思考「如何可善用較少的時間去創造或成就更多的事情」的問題了。這個挑戰儼然成為今天廣大市民普遍關注的議題,特別對於一些想賺大錢的企業家來說,怎樣可以「少做多賺」?或怎樣才能「成本小,效益大,利錢多」?
因此,問題來了,我們又可怎樣應用該「少做多賺」的原則於教育的工作上:一方面用較少的人力物力資源去達成預期的計劃目標,而另一方面可善用有限的時間去完成教學和課程需求?
Rodger Dean Duncan (2014)在他的“Doing more with less: Avoid fake work”[1]文章中指出,原來最有效達致「少做多賺」的方法就是在我們平日所需完成的工作清單中,搜尋出所有的「假任務」(fake works)並按其遺害的先後次序清除。因為「假任務」會令我們偏離目標,浪費我們時間,它們絕不會幫助到我們達成計劃成效。付出勤勞不代表我們一定會有成果,「假任務」不能像晴雨表般幫我們預測到些甚麼,也不會把我們帶到預期的終點。
那麼,學校有哪些工作任務是屬於所謂「假任務」的呢?或許下面所列的反思問題可以幫助我們認真審視現有的工作成效。作為老師,
記著:「假任務」可以是真假難分的,它會偽裝成真任務一樣,所以如何妥善應對,最佳辦法就是把它們分辨出來,刪去。處理越快越好,然後集中精力做好手上的工作任務。而Duncan (2014)則就執行真實任務給了下列5個重要建議:
所以,各位親愛的同工,請集中精神,專注好被指派的工作任務。別被愚弄,也不要為人帶來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