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 希望明天會更好
去年,我們以「和善」作為我們的年度主題。目的在於提醒我們必需以禮待人,對己對人,包括由個人到社群、到環境,由居住所在地到國家、以至全世界,都要以「和善」與人共處。基於柏拉圖認為:『和善不單只是一個禮貌行為,它亦展示著一種態度、一種親和訊息、一個善意面貌和人與人的接觸感覺。』所以我們更需將這個良好德行廣傳!
今年度,我們換上了「希望」作為品格塑造的主題。因為我們相信,當人有了希望,他們便會播下正向思維的種子:他們清楚知道自己將來想做甚麼,有明確的遠象去圓夢;他們會把希望帶給別人,願意與人分享愛與和平。擁抱了希望,人人都會繼續追求卓越,與人和諧共處,展賢與能,享受愛和被愛!
參閱牛津大字典,「希望」一詞的定義是關乎一種期望的感覺,乃建基於對求知慾的渴求,甚至是對信任的一種預感。那是帶有具正面假設成效的意識型態,相信將來的人生和事情的結果一定會更好!
當我仍是小學生的年代,一般老師在作文課時,都會選擇以「希望」為題,請我們寫寫自己對未來的一些希望。基於年代久遠,我寫了甚麼也沒有多大印象。或許我會如此寫:『我希望我是一位英勇的武士,能守衛國家、保護人民!』或『我希望將來能成為一位醫生,給人看病,為他們帶來健康。』又或『我希望我是一位學識淵博的博士,在大學傳道、授業與解惑,傳承文化!』
但若今天我再被要求以同一文題寫作,我會有以下的「希望」:
例一:『我希望能成為一位謙卑、友善和肯關懷後進的專業教師,我會把學生看成自己的孩子一樣,以充足的教學活動讓孩子樂在其中,我並會以發展他們的潛能為榮。我深信教育能改變一個人的命運;憑著優良的教學,我希望能像螢火蟲般為他人燃亮希望,播放善行;另一方面,我也希望所有孩子都有公平學習機會,能在一個充滿愛和希望的環境下盡展所長。』
例二:『雖然世界充滿著不公與不義,到處貧富懸殊,但我仍希望世人都能建立適合自己的樂土,懂得互相尊重,公平待人;能快樂、和平、和諧地共處,尊嚴地生活。若果人人都懂得感恩,對己對人都擁抱希望,平等互重,人與人、國家與國家之間都不會充斥著仇恨、嫉妒、侵略與欺凌,世界自然和平!』
孩子們,您的希望是甚麼呢?如您要寫一篇有關希望的文章,您會如何下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