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十年後的今天
高境老師
轉眼就是一年。校園的小花朵、小樹苗漸漸長大,清脆的歌聲、琅琅的讀書聲,在我腦海中,不停回蕩着。驀然回首,彷彿進入了我的童年時代。想想十年前……
九七香港回歸至今,香港紛紛出現了普通話教語文的學校。這也難怪,我們把視野放遠來看,現今國際都市的香港到處都是內地人,甚至很多外國人也紛紛説上幾句普通話,而且香港人説普通話的能力也大大提高了,熱情款待之餘還增添了人們的生活趣味和情味,與十年前我初來香港的感覺大不相同。想想這十年,香港未來的社會棟樑最少都已精通兩文三語;反之,就很難投入這競爭激烈的社會。也就是人們常説的:「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學校改用普通話教中文科後,顯而易見的優勢是「言」、「文」一致,聽說的是普通話(口語),讀寫的是規範的現代漢語(書面語)。這時候,給學生提供了「我手寫我口」的機會,學生才能做到真正的「我手寫我口」。
這裏重點先從漢語拼音説起,有的學校忽略漢語拼音,簡單的學學就可。漢語教學一定不能抽離漢語的三大要素:語音、詞彙、語法,它們是相輔相成的,缺一不可的。漢語拼音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份,是幫助學生識字、提早閱讀、學好漢語語音的工具。內地在一年級就開始漢語拼音教學,把這個學習漢語最基本和重要的工具教給學生,為他們學習漢語打下最紮實的根基。漢語拼音是一串枯燥無味的字符,要想讓學生想學、樂學,就要變無趣為有趣。我把漢語拼音的聲韻母帶進孩子們熟悉的、易唱易記的歌曲裏,因為孩子們對歌曲是最容易朗朗上口的,借助歌曲讓他們更快地記住大部份的聲韻母,有助加快學習效果。還要充份利用教材,聯繫生活、學習實際,創設語言環境,讓音節在語言環境中反復出現,使學生熟練掌握、鞏固、運用漢語拼音的技巧,最大限度地發揮漢語拼音多功能的作用。
由於普教中的普及發展,也導致了對拼音在第二語言區域教學的認識各有千秋,有的家長老師要求孩子必須掌握了聲韻調才算真正學會了拼音。一字一音,這是必然的。但這一定是要求母語的孩子才能達到的條件。而對於母語是粵語並且受着母語干擾的孩子,讓他們準確地掌握聲調,那就是在為難他們。當然,能掌握聲韻調的孩子也並不是完全不可能,但在小學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只佔極少數。想想看:查字典用聲韻母也可以很快找到他要找的字;閲讀時遇到不懂讀的字,就算不會聲調,也可通過聲韻母的拼讀,加上詞彙句子的理解,並不影響孩子識字。所以,孩子掌握了聲韻母,通過平時的朗讀和溝通,他們的識字及閲讀量的能力也是同樣會提升。我們又何必要為難孩子們呢?
除此之外,課文朗讀也很重要。我們著重培養學生讀凖、讀通課文,糾正學生「唱讀」、「吼讀」等朗讀毛病,加強普通話的語感。語感就是對語言的感受能力,包括語音感受、語意感受、語言情感色彩的感受等。重視語言感受,讀得多,感知得多,語言積累得多,並把語文融入戲劇之中,「寓教於樂」,讓學生沉浸在快樂的學習之中。
十年後的今天,看着一朵朵盛開的花兒,茁壯成長的小樹苗,普通話語言的能力……不禁露出歡欣地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