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 士是否該為知己而死?
士是否該為知己而死?
陳沿媛老師
半夜醒來,海棠花未眠。隨意翻《刺客列傳》,頓時被豫讓的故事所吸引。花開不倦只為蝶戀香,人逢知己餘生無奢望。合上書卷,於是整夜都了無睡意,徹夜難眠。也許是為着他的真誠,也許是為了他的信念,更也許是為了他自我犧牲的士氣而感動。
士,《説文解字》中記載:事也。數始於一,終於十。從一從十。孔子曰:「推十合一為士。」凡士之屬皆從士。大致意思便是做事凡都要善始善終。司馬遷筆下的豫讓可謂是真正做到了此「士」字。起初,豫讓為智伯臣子時,甚得寵,後來趙襄子滅了智伯,還羞辱他。豫讓從此立志為知己報仇,開始了一場可歌可泣的復仇之路。前兩次行刺襄王,漆身為厲,吞炭為啞,使自己外貌不可知。大致意思就是把自己搞成了殘廢,還醜陋不堪,但行刺都失敗了。最後一次行刺暴露時,連襄王都為他的道義所感動,願意主動放了他,而豫讓呢,最後也是見了棺材還不落淚,問襄王要了衣服,拿匕首象徵性地往衣服上捅了幾刀,算是報了仇,接着便自刎見他的知己智伯去了。看到結尾時,忍不住笑了幾聲,但過後內心卻是滿滿的愁意和秉其深深的崇敬之情。愁是心疼,這位刺客該有多大的信念才能將自己周身塗滿漆致生癩瘡,更不惜生吞熱碳改變自己的聲線?崇敬是因「士為知己者死」的信念如此之強,強到忘記了生死,這份執念穿越千年,令人震撼。
反觀現代,會有這樣真性情的「刺客」出現嗎?答案很顯然,高速發展的社會,人人自視清高,恐怕我們只能在書中受到這樣的感動罷了。我常常説古人骨子裏是浪漫的,不管是關於愛情的《蒹葭》、《關雎》,還是友人的伯牙絕弦,甚至是司馬遷筆下的青史。每一個人物栩栩如生,隨着情節的起伏,我的心情也在為之而改變。喜着「士」的喜,憂着「士」的憂,感受着「士」的感受。這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多字,不愧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故此,希望我們現代人也可以浪漫一番。我們也可以推崇「士為知己者死」,但需要轉變一下理念,我們的「知己」應該是我們的理想、工作、信念,為此我們應敢於奮不顧身。
曾幾何時,我羨慕豫讓,也羨慕三國涿郡桃花盛開時,那身綠蟒袍、偃月刀的身影,温酒斬華雄,千里走單騎。如今我也想嘗試羨慕新一代的學生們,你們的理想和抱負也會成為老師的驕傲,所以嘗試着把「知己」放入心裏,從此刻起,遇到挫折,向其傾訴;獲得成功,向他報喜,產生畏懼情緒,從他身上汲取力量。同學們,希望在漫漫人生路中,你們均能找到屬於自己的「知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