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 為何要做功課?
「為何要做功課?」
陳君亮老師
余光中先生的一篇散文裏有這樣一句:「同一個人,過街時討厭汽車,開車時卻討厭行人。」我還是個小學生的時候,常覺得做功課是件苦差事;現在當老師了,雖未至於討厭追收功課,但又怎料到原來收齊功課也要講緣份。
今天改簿,我又看到一本未完成的功課,正想為它摺角之際,竟發現上面貼着一張家長寫的便條紙。那位家長告訴我,昨晚孩子問她:「為何要做功課?」接着,便擱下了鉛筆。於是,家長順水推舟,決定讓我代她為孩子解答這個難題。
我感到好氣又好笑,信手取張便條紙,準備上演「家校合作」的下半幕。不過細心思量後,倒覺得「點解要做功課?」其實是一個大哉問。同學年紀輕輕,竟已懂得抽離「學生」的身份,以「孩子」的視角為自己探尋根本——學習的意義,實在太有慧根了!
「我想考取好成績」、「我想找到好工作」、「我想改變世界」……懂得為自己的將來而學習的大概是個精明人,懂得為眾生的將來而學習的估計會是個偉人。學習背後固然可以有成千上萬個原因,但若時刻視學習為達到某些特定目的之手段,難免又會忽略了學習本身,使那些宏遠崇高的理想在高空翱翔之前,就已變成斷線風箏。
思想家梁啓超引用佛典「如人飲水,冷暖自知」,解釋如何領略學問的趣味;我亦相信只有願意投入學習的人,才能真正掌握學習的自主權。睜開眼睛,自有好風景映入眼簾,所以不妨把自己與萬事萬物「連結」起來,然後好好享受其中。做功課亦然,如能達到此等境界,便真是「一筆一世界,一畫一天堂」了。
「為何要做功課?」的提問對象不是家長、老師。這是一個對教育制度的吶喊,孩子他日終將聽到自己聲音的迴響。緣份一到,説不定某天某地,就會忽然發覺學習的意義原來無處不在。而我這個成人,此時此刻,卻一邊苦思着究竟要不要記他欠交功課,一邊喃喃自語:「為何不做功課?」